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分享 | 南宁市兴宁区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及价值实现案例

来源:广西自然资源厅网站 发布时间:2023-08-11 浏览量:0 分享:

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践探索,进一步厚植广西生态环境优势,广西自然资源厅于近日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推出首批10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南宁市的“南宁市兴宁区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及价值实现案例”、“南宁市邕宁区建设‘生态壮乡’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2个案例成功入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宁市兴宁区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及价值实现案例》。

南宁市以“治水、建城、为民”为工作主线,坚持“全流域治理”及“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的理念,对那考河流域采取河道整治、截污治理、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系统改善流域河道及周边环境,打造“生态+体育休闲”的崭新空间,建成绿树环绕、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实现了“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性循环,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案例背景

那考河位于南宁市竹排江上游的左支流,全长6.35公里,担负排洪、景观等多种功能,发挥重要的城市水系生态价值以及城市休闲作用。那考河流经城市人口密集区,上游有农业养殖,本身无清洁水源,治理前是南宁市的一条 “臭水沟”,污水通过53个污水口直排进河道,面源污染严重,水质持续恶化,河道自然植被衰退,水生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突显,严重影响周边区域人民生活质量。

如今的那考河

2015年以来,南宁市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之路,按照“治水、建城、为民”的工作主线,将那考河流域治理作为城市内河治理试点,率先提出“全流域治理”及“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一条龙”治水理念,采取河道整治、截污治理、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系统改善那考河流域河道及周边环境,打造“生态+体育休闲”的崭新空间,建成绿树环绕、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image 

那考河现状

具体做法

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开展全流域修复治理。重建自然状态,拓宽河道8-20米,修复占比流域全岸线90%的生态驳岸,建设16.72万平方米的河道、浅滩、湿地,引入有利于改善水质的金鱼藻、香蒲等约19种水生植物,沿岸种植75种乔木、65种灌木、6种草本植物等自然植被,重构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开展净水护河,累计投入10.65亿元,开展那考河全流域黑臭水体整治,对53个排污口实行“一口一策”整治;对河底0.8-1.0米深度开展清淤工作,总清淤量达28.2万平方米;在上游新建5万立方米/日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从流域源头治理污水;铺设8公里截污管线用以收集服务流域内的生活污水至再生水厂处理,处理后的尾水进入湿地进一步净化,重返河道补水,实现污水“全回收、全处理、全回用”。推动监测管理,落实“三级”河长巡河,运行河长制巡河APP制度;干流入河口、支流入河口及4个监控断面处共建设6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1座气象自动监测站,以水环境自动监测、会商平台等基站建设为基础, 建立“那考河智慧河道管理平台” 完成河道水文、水质、水利等信息在线统筹管理。

二是依托海绵化技术,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建设。在那考河流域实施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性项目,采取“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化技术调节流域雨水径流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调蓄利用流域雨洪资源、整治面源污染。,沿河两岸的游步道采用透水铺装,对鼓风机房、变电房、管理用房等具备绿色屋顶建设条件的建筑物铺设绿色屋顶;采用透水植草格、透水沥青和透水路面等措施;河岸的人行道铺设透水砖路面;在河岸铺设草皮护坡、植草沟,保持水土,增强地表渗水;下河步级采用透水砖铺设,与园林设计相融合,回归自然,减少积水。,通过将雨水滞留下渗来补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通过植被的吸附、降解、离子交换等过程减少水中的污染物;设置302.22平方米下沉式绿地、3367米植草沟、3498平方米生物滞留设施,延缓径流峰现时间,缓解地表积水现象。,通过雨水塘和雨水湿地等调蓄空间蓄积雨水,有效地削减径流峰值;在雨水塘种植耐湿植物,通过雨水塘系统形成微循环,防止水体腐坏。,建设约5万平方米潜流湿地、2.23万平方米雨水湿地、18座雨水湿塘、2.38万平方米净水梯田、2台旋流沉砂器,降低峰值流量,减少污染;同时,河岸设置的污水处理厂将收集的污水进行处理后,经过排水渠排入净化池,进一步净化。,经过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多层净化之后的雨水经地下管网汇集蓄积用于灌溉河道两岸的植被、补充河道景观水等。,将蓄积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绿化灌溉,一部分经过渗透补给地下水,其余排进河流,形成景观水位。

三是聚焦那考河湿地公园建设,打造“生态+体育休闲”格局。在河道治理、两岸截污、污水处理、水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开展流域景观改造,建设那考河湿地公园作为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集成示范区之一。规划空间布局,划分以观赏滨水香花植物为主的滨水香花植物观赏区、普及药用植物科普知识展示特色生态风情的科普植物观赏区、具有大规模湿地系统的湿地植物观赏区等三大区域,构建那考河湿地公园总体布局。探索生态建设,选择水生湿地植物、河漫滩湿地植物、河滨花灌木及爬藤类植物进行河岸护坡绿化;采用景观石+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实现净水、绿化;以“那”文化为基础,打造了净水梯田、田园水车、岸内湿塘、滨水栈桥、百亩蕉园等生态景观。增设体育休闲设施,建设两处健身广场、增加约1.5公里健身步道;设置海绵城市科普馆,增设93套照明设施、11座景观廊架、1座公共厕所、9座景观亭、2座生态树亭、30个休憩坐凳、50余处安全保护设施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风车、雕塑、栈道等人文景观的设置,开发田园牧歌、花溢水榭、池畔鱼影、欢歌广场、朱瑾水岸等娱乐景点,建设集生态、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

image

那考河原貌

image 

那考河现状

主要成效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大大改善,生态产品质量逐步提升。河水水质向好,经全流域治理后,那考河河水化学需氧量浓度减低89.4%,总氮浓度减低76.7%,氨氮浓度减低98.6%,总磷浓度减低96.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95%以上,径流总悬浮固体削减50%以上。2022年水质主要指标较2017年平均提升40%,主要水质指标优于地表水IV类标准,部分指标达II至III类标准,均可作为河道补水水源。绿化占比增加,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总绿化面积约37.5万平方米,绿化率增加至51.92%。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增加至165种,新增野慈姑、香茅草、蒲公英、水茄等植物16种;新增水杉、苏铁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新增19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生长面积增加约2.12万平方米。新增鲤鱼、青蛙、水蛭、河蟹等水生动物14种,白鹭、黑水鸡、翠鸟等飞禽鸟类6种。那考河流域的治理提升了河道整体水质,丰富了沿岸动植物种类,促进了动植物群落演化,打造了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绿廊。

image

那考河现状

二是“全流域治理”+“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突出,流域知名度提高。治理成效突出,创新“全流域治理”+“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打造了陆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互生的生态体系,搭建了城市中心生态廊道,消灭了黑臭水体,节约了城市补水能耗。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化技术调节流域雨水径流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调蓄利用流域雨洪资源、整治面源污染,增强了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能力,提高了那考河流域河道行洪能力,防洪等级达50年一遇标准,经截流污水处理后回灌河道已达到80%以上,有效提高河流水体水环境容量,为流域治理做了良好的示范。典型示范作用凸显,2020年那考河黑臭水体治理模式获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南宁已全面推行河长制,将18条内河纳入治理体系,在邕江、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朝阳溪、亭子冲、那平江等流域复制推广“那考河模式”、打造那考河升级版,模式推广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以邕江综合整治为例,治理后流域水质监测指标实现年均值“二类水入域二类水出域”,空气质量连续6年稳定达标,建成延绵百里的滨水公园,推动滨水设施的建设,实现治水与建城的双赢。产业效能逐步释放,那考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周边配套建设和商业快速发展。南宁市兴宁区依托那考河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流域知名度,在那考河流域逐步规划建设了7大商业中心及4所中学、17所小学、19所幼儿园、3座医院、1座体育场馆等生活配套设施。临近那考河某小区2019年房价均值为12916元∕平方米,较2015年6115元/平方米,升值111.2%,高于同期南宁市房价涨幅,实现了周边土地增值和经济生态化发展。

image

  那考河现状

三是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人民群众幸福感提高。那考河全流域治理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流域两岸变成集休闲、运动、娱乐、健康、购物、科普、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廊道,形成了“万米桂花溪谷、千棵朱槿水岸”城市景观,为市民提供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宜居环境。那考河项目于2017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那考河于2019年入选广西第一批美丽幸福河名录,那考河一举成为市民享受生态福祉的乐园。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视察那考河提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那考河吸引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前往游玩,2017年4月至2022年7月累计接待游客量达220万人,接待国内外参观考察团1108批次共计3.2万人,最高日接待量达4.2万人,成为市民休闲健身、游客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