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宝鸡市凤翔区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早期各类采砂、取土、采石等露天采矿活动十分频繁,遗留各类露天采坑近三十余处,植被损毁、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问题突出,对区内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2019年-2021年,凤翔区统筹辖区内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采用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先后投入资金1424万元,对辖区内渭河平原重点城市周边35处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157.85亩,成功走出了一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结合,盘活损毁的土地资源,治理废弃矿山的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凤翔区实施的渭河平原重点城市周边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总共包括35处废弃矿山,这些废弃矿山从南到北均有分布,成因复杂,且各处矿山的地貌类型、地质环境问题、土地利用现状复杂多样。凤翔区自然资源局深入开展调查,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对北部山区的露天采坑采取覆土复绿等方式恢复植被,对中部平原区的砖厂采坑采取清理废渣、覆土施肥、修建道路等方式恢复耕地;对于西部河谷区采砂坑采取土方回填、修渠引管等方式恢复为水浇地。
二是因势利导,多种模式治理。根据各个历史遗留矿山自然和区位条件,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思路,采取不同治理模式,农业集中区以恢复耕地为主,山区以恢复林草地为主,镇村附近以转型利用为主。通过治理恢复了生态,盘活了资源,兴办了产业,促进了区域发展,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三、主要成效
一是以恢复耕地为目标,实现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结合废弃矿山实际,把恢复耕地作为主要目标,按照宜耕则耕原则,采取废渣清运、土壤改良、整修田间道路、配套灌溉设施等措施有效提升复垦耕地质量等级,恢复耕地595亩(其中水浇地229亩),实现了耕地数量质量双提升的目标。
二是以修复生态为目标,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把消除矿山生态问题做为治理的主要内容,累计治理面积1157.85亩,共治理26个废弃砖厂、8处小型采石废弃矿坑、2处采沙沙坑、1处粉煤灰矿,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10处,种植各类苗木3多千棵。通过以上措施,改善了村庄景观,恢复了土地资源,重构了植被环境,增强了水土保持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三是以盘活土地资源为目标,推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西部长青镇两处废弃砂厂恢复水浇地229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业合作社,发展莲藕、大葱等农产品种植,年均增加群众收入60万元;中部平原区恢复耕地366亩,可用于“占补平衡”,预计增收840万元;在镇村附近的地块,通过招商引资兴办养殖、加工业等转型利用443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典型经验
凤翔区从治理之初,就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盘活废弃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为目标,把废弃矿山治理变成群众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形成一个“治理+造血”“一份治理变多份收益”的新模式。
治理前薛家湾砂厂原貌
治理前长青砂场原貌
治理后现状
修复后土地上种植农作物
莲藕种植区
红薯种植区
(来源:陕西自然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