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是河池市南丹县的支柱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南丹县政府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如何实现土地复垦、矿区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开发利用三者有机统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矿企实施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水生态修复等生态修复工程,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推动了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河池南丹是广西乃至全国有色金属重要资源富集区,同时也是尾矿库规模比较大和比较集中的地区。车河镇是南丹县矿产开采的发源地,自1966年至今已有55年历史,五一矿和茶山锑矿是车河镇辖区内规模化开采最早的矿区,隶属南丹县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已关停矿区面积1.8平方公里,正在开采的矿区面积5.4734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当地政府督促矿山企业积极履行矿山生态修复义务,通过矿区废弃地土地复垦、水生态修复等措施,矿区土地恢复至可利用状态,提高了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促进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协调发展。
二、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高强度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五一矿和茶山锑矿两大矿区内有大量采矿废弃地,包括废土(石、渣)堆、废弃厂房、废矿库等,造成大面积的地表土壤损毁,部分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河流问题严重,环境承载空间不断缩小,生态修复治理历史欠账较多,环境风险防控形势严峻。
三、措施
(一)政府主导,矿企负责矿区生态修复。南丹县政府加强引导,积极构建政府主导、自然资源部门搭台、矿企实施的联动机制,成立由县长担任组长,14个单位为成员的绿色矿山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南丹县绿色矿山建设方案》,按照市场运作模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治理资金投资机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修复”原则,督促矿业开发企业开展矿山生态修复。
(二)规划引领,开展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南丹县政府针对矿区废弃地现状、土壤类型、地层结构、稳沉程度、土壤污染、积水深浅等地质条件和生态问题统筹谋划,在全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明确矿山生态修复的主体责任和工作任务,指导矿企科学实施生态修复,督促矿企落实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责任义务。如五一矿和茶山锑矿投入7800万元,根据修复方案,开展矿区土地平整、尾矿清理、土壤改良、修建截洪排水沟,预埋排水涵管等,已完成10处停用的矿区场地、废石场的复垦,治理面积30.2亩,复垦率达95%,建设防护网、挡土墙、截排水沟共计约1100米,改良土壤60000m3。同时,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决明子、爬山虎、草籽进行植被恢复,充分利用自然修复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完成复绿面积250.2亩,绿化率达100%。
五一矿选矿厂技改前后对比图
(三)系统治理,开展水生态修复。针对矿区工业废水排放造成河流水体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南丹县政府严格督促矿企按照国家污水处理排放和安全环保生产的要求,会同有关科研机构研究提升矿区污水废水处理能力。如五一矿和茶山锑矿共投入3700万元分别新建了5000m3/d和8000m3/d的废水处理站,采用催化氧化+絮凝沉淀+砂滤(或活性炭)处理法,经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加强监测监管,建立了27个水质监测点,利用污水处理站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污水处理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及时预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如五一矿投入1300万对刁江河矿区段进行治理,砌筑河堤,清理河道内污染泥沙10.8万m3,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防止污水对河道的污染。同时对河道附近厂矿区的工业场地进行地面硬化、修砌排水、截洪沟,完善河道周围的基础设施,提升水生态质量。
(四)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升级治理技术。南丹县政府加大力度督促矿企落实生产工艺环保技术改造,目前6家矿企正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其中4家矿企已完成改造。如五一矿投入900多万对原有选矿厂进行开采技术工艺装备改造,将原两个选矿车间通过技改优化整合成综合回收选矿厂,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矿物分析、分选实验,进行选矿工艺优化和流程再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并于2020年底获得绿色矿山授牌。南丹县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定期对矿企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情况进行检查,对按时完成技改且成效显著的矿山给予通报表扬及相应的优惠政策或其他奖励,对不按时完成技改,不积极、不主动、不按要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给予通报批评、停产整顿、约谈主要负责人等惩戒,以奖惩结合的方式推动生产工艺环保技术改造,提升绿色矿山创建成效。
四、成效
(一)社会资本参与,助推生态保护修复。南丹县政府2020年引导矿企等社会资本投入4488万元用于矿区生态修复,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有效控制采矿废弃物的排放,减少了采矿生产活动对矿区和周边环境的污染,空气、土壤、地表及地下水资源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当地环境安全保障水平和生态承载力,复垦了损毁的土地。矿区可绿化覆盖率由80%提高到90%,生物多样性增加,矿区生态系统功能显著提升。
(二)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南丹县政府通过督促矿企开展废弃地生态修复和生产工艺环保技术改造,加快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目标。目前,全县共关停矿山5座,完成矿区废弃地治理面积600余亩,有5家矿企被授牌绿色矿山,有2家矿企通过自治区组织的绿色矿山验收,修复完成率达78%,有效解决了矿区历史遗留的地质环境破坏问题,实现采矿和修复有机统一,推动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效解决周边居民就业。南丹县大厂、车河两个矿区在矿区生态修复治理以及绿色矿山建设中,积极吸引周边居民参与道路、截排水、供水、绿化及管护系统工程施工建设,带动当地就业15000余人,提高了周边居民收入,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提升。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